近年来,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导下,创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定位创业教育、如何开展创业教育,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院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创业实践,早在2001 年就启动创业孵化工程,与温州市团委共建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随后与温州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共建温州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服务于温州高校学生创业实践的同时,也使学院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实践真正实现了市场化、社会化。2008年学院又成立创业学院和创业教育研究所,为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
与此同时,学院建设的浙江创意园、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温州服务外包示范园不仅为温州企业转型升级和文化建设贡献了力量,也为学院创业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其中,浙江创意园既是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又是学院设计类专业师生的创业实践基地、课程实践基地、教学成果展示基地;既有浙江思珀整合传媒有限公司等文化创意企业入园,又有温州瓯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学生注册的公司入驻,学生创业团队与入园公司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市场化的开放平台成为学院创业教育实践的一大亮点,提高了学生进行岗位创业和自主创业的成效。
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都去自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学院提出创业教育“进头脑,进课堂,进考核”的要求。“进头脑”是要求全体师生对创业教育的定位有清醒的认识,能正确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自觉融入创业教育的有关理念;“进课堂”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同时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包含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要求;“进考核”包括对教师创业教育成效的考核,也包括对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引导教师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
师资队伍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针对多数教师缺乏创业知识与创业经历的现状,学院主要采取了“内培外引”的方式。“内培”就是对全部专任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开展相关培训,使教师具备创业教育的能力和资质。“外引”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有创业经历的人才,只要符合条件就大胆引进,因为他们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财富;一类是台湾技职院校的教师,他们都具有博士学位和相关领域的实践经历,弥补了师资队伍存在的薄弱环节;一类是杰出校友,他们在市场拼搏的经历使他们对母校的教育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也更愿意与师弟师妹共享他们的收获。引进的主要方式是柔性引进,通过各种方式的引进,建设专长互补的师资团队,为创业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院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麦可思调查,2012 届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 个百分点;学院连续5 年在全省“最佳创业规划之星”、“最佳职业规划之星”竞赛中名列前茅,连续3 年在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一等奖或第一名。此外,温州瓯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学院学生杨忠敏参加“2012 年度最美浙江人·文化新浙商”评选,成为“文化新浙商新锐奖”获奖者,也是唯一一名90 后获奖者。
学院工业设计、动漫设计、艺术设计、鞋类设计等设计类专业教研室分别组织师生成立工作室入驻创意园进行市场化运营,其中动漫专业工作室师生承接温州网动漫频道作品的设计制作,艺术设计工作室师生设计制作的瓯绣瓯塑作品由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团队注册成立的温州名购网进行营销,部分作品被省国际教育交流协会选为外事礼品。
多年的实践探索也使学院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些经验,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自主创业者并不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唯一任务,要通过创业教育推动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教学方法贴近学生、教学组织贴近企业;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长观;通过创业教育推动开放办学,使学校实现在社会服务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中做好社会服务的联动,从而以服务和贡献开辟发展的新空间。
注重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任何人在任何岗位上将个人职业生涯当中的事业推向更高水平都是创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也是创业者,为此学校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总体要求覆盖到全体师生,将教师的身体力行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使全体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活动中,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使创业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实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交叉融通。实施创业教育就必须建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贯穿于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专门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等应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创业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