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英人才类型多样且需求量大,职业院校亦是培养技能精英人才的主要机构之一。职业教育,尤其是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在培养职业精神、专业知能、创新意识方面有优势,毕业生有机会成为各个行业的技能精英。现代职业教育也有条件为普通青年成长为各类精英人才奠定基础。为此,职业教育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忽视有成长潜力的学生,重视理论教学和人格塑造,强化培养精英人才的能力。
一、现代精英人才的一般特征
现代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了社会各个领域从尖端科研人员到高层次的应用、管理和服务型人才。精英最终需要受到社会的认可。为满足多元的社会需求,现代精英教育必须建立多样性的质量衡量维度,在精英人才选拔上也需要有多个维度和多种方式。
大量性、多样性导致众多精英人才须由研究型大学之外的教育机构承担。职业院校就是这些机构之一。
除多样性外,现代精英人才的突出特征还包括精业、尚德和创新。
精业,就是精于职业。与传统上层社会的精英相比,现代社会精英十分注重精业,认为只有通过精业进而取得经济独立才可能更多地摆脱人身依赖地位,去追求精神上的发展和人格自由。
尚德,在当代中国就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英会努力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取得道德权威。
创新,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追求。他们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随社会发展趋势而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新问题、新发现层出不穷是时代特征。精英人才作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引领者,必须具备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出创新的能力。墨守成规者技艺再高都可能很快落后于社会的新需要,不能被视为精英人才。
二、职业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必要性
社会职业人才需求趋势的要求
根据职业变化趋势理论,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产业的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从事规则性体能劳动的职业人有被智能机器人替代的趋势,而从事非规则性智能劳动的职业人则最不易被人工智能和人造生命取代。后者显然包括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精英人才,他们在各自行业的工作已经探索到了本行业领域最深奥的部分,他们在长期实践中掌握了最丰富的隐性知识,有突出的工作成绩。能培养精英,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才会有更强的功能基础。
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需要
成为精英的职教毕业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出色地做好专业一线实践岗位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具有难以替代性。当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以难以替代的职业表现和工作成绩获得企业认可,就能促使企业认识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注重从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中选拔相应人才。
这个过程能加速大量技术应用型职业的专业化,能使相关行业日益深刻地意识到,职业院校能培养出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当越来越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工作在这些专业化的岗位上,成长为精英,获得较高的待遇、地位和声誉,职业院校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就能不断提升。鉴于行业企业对技能精英的迫切需求,在不久的将来,不排除一些精英型高职院校出现。
三、职业教育的精英人才培养路径
对技能精英人才的培养
技能精英是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中的佼佼者,在大众心目中的直观形象如“大国工匠”:高铁研磨师宁允展、航空“手艺人”胡双钱、深海钳工管延安等。
他们所在的行业门类多样。他们学技有成,工作敬业,技艺精湛,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专业难题或做出创新性成果,在整个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有高尚的品格,多被视为道德模范。
因此,技能精英具备现代精英人才的典型特质,是现代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能精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继续发展的需要。传统工匠的技艺再高也难被社会认为是精英,但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大量技能应用型关键岗位,只有在业务能力、品德修养、创新能力等方面都特别突出的技能型人才才能胜任这些岗位。他们成为必不可少的社会精英。
技能本身具有丰富的隐性知识,绝不是与精神活动无关的机械性重复。那么,技能发展到何种程度个体才可能成为技能精英呢?
各种不同的研究表明,技能水平越高的人越能够发现问题。技能处于初级阶段的人更关心如何完成工作,熟练地掌握技能的人则会更完整地去分析和深入地思考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在做到“精业”的过程中,长久的努力、广阔的视野、频繁地练习可以将个人推向创新和卓越。对匠艺伦理的深入思考和本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往往出现在技能非常熟练的境界。在他们的脑海里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是相联的,除了提出“怎么办”之外,也会追问“为什么”。届时,他们对产品之于人类的价值有深刻的认知,即当手工艺学徒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工匠精英的时候,他们的技艺、学识和思考深度也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远不是只知道生产的“机器”。
近年来,传统学徒制与职业院校教育有机结合,将工作岗位训练与学校技术技能教学紧密衔接起来进行人才培养,发展出了现代学徒制。实行现代学徒制的职业院校的学生会有较长时间在企业一线实践实习,期间师傅的引领作用旨在传承传统学徒制师徒授受的育人优势,比如强调师傅的传道和授业。与传统学徒制情况相似,师傅一般不必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学生的技能和尚德品性也须在实践中养成。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的优势则在于,职业院校为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强调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和潜能挖掘。那些学业优秀、对技术技能有更深入思考和探究兴趣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发展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持,从而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做中研”,解决实践难题,做出创新性贡献。届时他们不仅是技能精英,还有可能迈入科研精英的行列。
各国的现代学徒制都普遍注重对学徒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及学徒个人的就业需要,现代学徒制的领域也不断扩展,除一些传统手工艺行业,也开始涉足旅游服务、商业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在教学实践中则鼓励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和客户不同需求创造性地完成项目工作和任务。可见,现代学徒制在创新性方面同样保持着自身优势。
我国还有相当大一部分职业院校没有明确提出采用学徒制或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但都在践行着各种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形式,都希望学生能成长为各行业的技能精英。
职业院校并不强调传授高深理论,而是要求教师掌握技术技能的传授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根据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哈里·柯林斯的研究成果,个体(或团体)的专家知识水平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即领域的深奥程度、隐性知识的获得程度和成就。这三个维度构成了专家知识的空间模型。工学结合,在做中学,体悟行业技艺蕴涵的丰富隐性知识,就契合了该模型中“隐性知识”获得维度的重要性。虽然借助教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能学到专业知识并在“成就”维度上做出一些成绩,但要想成为大师、成为技能精英,还需要在行业“深奥性”维度上走的更远。除了在校期间工学结合,学生毕业后也须坚持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在与行业专家的频繁互动中进入更深奥的专业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对其他类型精英人才的培养
1.职业教育为何能成为多种精英人才的成才路径
对于那些有强烈求学愿望、有潜力成长为精英人才的学生,职业院校有责任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采用合理的教育措施激发出他们的成长潜能。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他们毕业后有机会进入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升学深造。他们最终就业后如能坚持精业、尚德、创新,就有可能成长为各个行业的多种类型精英。
职业教育可以从熟悉工作过程的感性知识开始,使学生逐步加深认识,达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逐步探索本专业更深层次的知识。这种教育过程进行得越充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就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对本专业深奥知识的探索感兴趣。当这些学生在职业院校获得了扎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在日益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下借助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完全可以升入高一级的研究型教育机构深造,成为各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最终成长为各个专业的研究型精英人才。即职业教育不仅为广大普通教育中的不如意者成为技能精英提供机会,还能帮助那些在实践中产生研究兴趣的“后知后觉”青年成长为科研精英。
与那些从普通教育和学术教育路径走过来的研究者相比,由于职业教育的经历,他们更加了解行业一线的实践情况,会与其他成长路径走来的研究者形成很好的互补与合作。
此外,职业院校毕业生也可能在创业技能上有突出表现。从现实情况可以看出,创业成功人士并不必然有很高的学历,不必然接受过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由于对本行业发展的一线情况有较多了解,他们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若干年后,进而取得创业成功。这类技能精英的成功也契合传统学徒出师后独立执业成为师傅的发展过程。
有研究认为,创业教育本质内涵反映在通过培养受教育者自谋职业、创业致富能力和本领,培养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需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培养具有开创性的社会变革参与者,这三层彼此紧密相连又逐步递进的含义上。
现实的职业教育在这三个层次上的逐层体现实际已经超越“就业教育”,成为了创业型技能精英成长的良好土壤。
2. 为使职业教育能培养精英人才应如何做
如要培养精英人才,职业教育就不能忽视有精英潜力的学生。
职业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难点在于,学生的起点并不一致。学生并不是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也不都有很好的学习基础,很多时候恰恰相反。学生的学习起点至少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学习愿望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并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也未必感兴趣。第二种是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有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第三种是有强烈学习愿望,而且在以往的学习中打下了很好学习基础。
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培养学习兴趣。因为学生若没有学习积极性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对于第二类学生,不能提过高的要求,在培养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普通文化课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弥补其学习基础不足的缺陷。不过,经过扎实的技能训练,他们完全有潜力成长为本专业的技能精英,甚至在校就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证书。对于第三类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又有非常扎实的学习基础。对他们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专业实践背后的奥秘,使其在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上都得到提升,为他们创新创造或升学深造打好基础。
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缺乏对这三类学生的区别化教育,一味地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表现出不良品行的现象视而不见,同时也不注重开发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的进步道路被阻碍。一些学者的研究还发现,一些高职院校教学中过早地陷入狭窄的专业领域,强调学生只需满足“职业门槛”,停留于简单和粗糙的经验主义职业教育,甚至片面主张所谓职业教育“就是以工艺、肢体操作为定向,是刚性而具体的,根本不存在共同和可迁移的学习内容”。这种实务化导向的简单经验主义是对职业教育的误读,使得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长期得不到重视,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生被耽误,培养学生崇尚自身职业的精英主义职教趋势也难以形成。
理论教学和人格塑造在职业教育中始终不应被忽视。
职业院校的理论知识教学一般要求达到“必需,够用”即可。但这不是说职业教育就可以忽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是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吸收能力,适时传授理论知识。随着学生对技能的深入掌握,有探索理论知识意愿时,则要加强引导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
现代精英人才有很多就业于各类企业,走上需要高精尖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因此,他们需要有对技术的深刻体悟。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他们日后成为精英的必要基奠。使对理论不感兴趣的学生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是职业教育应有的能力。这要求职业教育不断探索适合职教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创生职教特色教学模式。
对所有学生个性品质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极其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不容忽视的。个体要成为技能精英,最终还要看工作表现和成绩,要靠在工作中的磨练、积累、不断学习与提升。因此,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时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尤其是拼搏精神、刚强意志、创新追求,使得他们未来即使面对繁重和枯燥的工作任务也能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不断取得工作成绩和个人进步。职业教育应始终重视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精英气质,使他们就业之后也能在这种人格气质的激励下持续奋斗,最终实现从普通员工到精英的蜕变。
应不断完善职业院校学生成为精英人才的政策环境。
政策层面上,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院校的产学研工作,为职业院校培养精英人才形成支持。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有利于优秀的职教毕业生在工作中成长为技能精英。未来越来越多的生产会按照消费的需求进行,为减少浪费,在生产之前就要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并且知道产品的标准是怎样的。生产商之间比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谁能最先对接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达到消费者需求的精准程度。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那些工作在实践一线、能抓住社会需求脉搏的技术技能人才也更容易做出大的贡献,成为各行业精英。
只有在职业教育的良好运行下,人人成才的社会环境建设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的社会不应忽视职业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作用。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有关媒体应加强宣传力度,持续纠正公众对职业教育持续已久的偏见,要鼓励年轻人珍视职业教育求学机会。